古代经典名方
综合市场、疾病领域、考证、药学研究及现代应用情况等方面分析,完成关键信息考证递交方剂7首和药学研究调研评估工作方剂22首,其中7首关键信息考证方剂如下:
开心散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
【处方】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
【功效】益气养心,安神定志。
【主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宁,健忘失眠,心悸怔仲等证。
槐花散
【出处】《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
【处方】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穰细切麸炒黄)。
【功效】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热,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质红,脉数或弦数。
辛夷散
【出处】《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
【处方】辛夷仁、细辛(洗去土、叶)藁本(去芦)、升麻、川芎、木通(去节)、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甘草(炙) 、白芷各等分。
【功效】祛风通窍。
【主治】鼻渊,鼻塞不闻香臭,流浊涕不止,头痛目眩,舌苔薄白或白腻。
保元汤
【出处】《简明医彀》(明•孙志宏)
【处方】人参一钱,黄芪二钱,甘草五分,肉桂二分右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功效】补气温阳。
【主治】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气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乌药汤
【出处】《兰室秘藏》(金•李东垣)
【处方】当归、甘草、木香各五钱,乌药一两,香附子二两(炒)。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去滓,温服,食前。
【功效】行气疏肝,调经止痛。
【主治】瘀血夹逆气内阻,经前及经行腹痛。
金水六君煎
【出处】《景岳全书》(明•张景岳)
【处方】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一钱(炙)。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功效】养阴化痰。
【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等证。
麻黄汤
【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
【处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科研合作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