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投资回报分析
前一篇讲到,中药配方颗粒从无到有,在接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其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了其疗效性,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患者使用的便捷性和中医配伍方面的独特优势,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基础。
本篇从中药配方颗粒建厂、设备投入和研发投入方面做简要分析,供相关企业参考。
随着2021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和国家中医药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以及2021年2月24日中药配方颗粒445个品种目录及相关资料要求的公布,标志着从国家层面上正式结束了中药配方颗粒自2001年开始的试点工作。意味着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全面放开,将走上有序发展、公平竞争之路,朝着高质量高标准的方向发展。
另外,《公告》中指出中药饮片品种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各省级医保部门可综合考虑临床需要、基金支付能力和价格等因素,经专家评审后将与中药饮片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纳入支付范围,并参照乙类管理,加上中药配方颗粒在医疗机构的全面使用,必然会加速终端市场的扩容,预计未来5年内市场规模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超过500亿。
一、投资项目分析
以年产1000吨配方颗粒成品规模,分2期建设,第1期500吨/年,第2期500吨/年计算。
1.1、主要建设项目
按照暂定的生产规模测算,确定主要的建设项目,见下表。
表1 建设项目统计表
备注:以上项目一期建成,预留出二期需要增加的设备空间。土建、装修及净化费用总计为4900万元(不含土地、道路、管网及办公楼)。此外,项目需土地约50亩,土地费用另计。
1.2、主要生产设备投入
按平均生药量为4计算,生产1000吨成品,需要中药材原料4000吨,按30元/kg计,共1.2亿元。按每年250天工作日计,第一期全年处理药材2000吨,平均每天处理量为2000÷250=8吨,根据表2设备处理量测算,具体生产设备见表3。
表2 处理测算设备
1. 提取设备:按3班倒计,需6吨提取罐3台,考虑到部分品种在处方中用量少,导致批量小,至少还需1个3吨提取罐。配套储液罐若干。
2.浓缩设备:配套的3吨双效浓缩设备2台,2吨单效浓缩设备1台。
3.干燥设备:每天药材处理量为8吨,生药量为4,则每天喷雾干粉为2吨,需2台200型喷雾机。
4. 制粒设备:每天需制粒2吨,需200型干法制粒机3台。
5. 其他设备:配套粉碎机2台,3吨和1吨混合机各1台、全自动包装线1条。
表3 主要生产设备表
1.3、质检及研发设备投入
中药配方颗粒按饮片进行管理,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2月10日颁布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质量标准中需要检测含量、特征图谱、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微生物等项目,需配套高效液相、气相、原子吸收、ICP等检测设备和用于生产技术支持和研发的实验设备,共约1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