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88888888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科学简明,避免重名

★不应采用低俗、迷信用语;

★不易产生歧义和误导,避免使用生涩用语;

★不应与已有中成药通用名重复,避免同名异方、同方异名的产生;

★名称中应明确剂型,且剂型应放在名称最后,一般字数不超过8个字(民族药除外,可采用约定俗成的汉译名)。例如:六味地黄丸。

 

2.规范命名,避免夸大疗效

★一般不应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或濒危受保护动、植物名称命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一些已上市中成药的名称中包含了人名、地名、企业名称等,采用这种命名方式的中成药多为独家品种,这些中成药的名称已享誉国内外,而且名称本身并无夸大疗效之意,此类情形也不列入规范范围);

★不应采用代号、固有特定含义名词的谐音命名;

★不应采用现代医学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相关用语命名。如:癌、消炎、降糖、降压、降脂等;

★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强力、速效、御制、秘制以及灵、宝、精等。但名称中含药材名全称及中医术语的除外。例如:灵芝颗粒。黄精丸,固精补肾丸。

 

3.体现传统文化特色

可借鉴古方命名充分结合美学观念的优点,使中成药的名称既科学规范,又体现一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但是,名称中所采用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用语应当具有明确的文献依据或公认的文化渊源,并避免夸大疗效。

 

 

二、单味制剂命名

 

★一般应采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有效成份、中药有效部位加剂型命名。如:花蕊石散、丹参口服液、巴戟天寡糖胶囊等;

★可采用中药有效成份、中药有效部位与功能结合剂型命名;

★中药材人工制成品的名称应与天然品的名称有所区别,一般不应以“人工XX”加剂型命名。

 

 

三、复方制剂命名

1、处方主要药材名称的缩写加剂型命名,但其缩写不能组合成违反其他命名要求的含义。例如:葛根芩连片(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

2、主要功能(只能采用中医术语表述功能,下同)加剂型命名。例如:补中益气合剂。

3、采用药物味数加剂型命名。例如: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组成)。

4、采用剂量(入药剂量、方中药物剂量比例、单次剂量)加剂型命名。例如:七厘散(一般每次只服“七厘”,即以每次用量来命名)、六一散(由滑石粉、甘草组成,两药剂量比例为6∶1)。

5、以药物颜色加剂型命名。例如:桃花汤,因煎煮成汤后,其色淡红,鲜艳犹若桃花,故称桃花汤。

6、以服用时间加剂型命。例如:鸡鸣散,是指鸡鸣时分,此方须在清晨空腹时服下,故名“鸡鸣散”。

7、采用君药或主要药材名称加功能及剂型命名。例如:龙胆泻肝丸、当归补血汤。

8、采用药味数与主要药材名称,或者药味数与功能或用法加剂型命名。例如:三生饮,方中草乌、厚朴、甘草均生用,不需炮制,甘草生用较为常见,但草乌多炮制后入药,有别于其他方,强调诸药生用,是其特征。

9、采用处方来源(不包括朝代)与功能或药名加剂型命名。例如:指迷茯苓丸。名称中含“茯苓丸”的方剂数量较多。指迷茯苓丸,是指来自于《全生指迷方》的茯苓丸,缀以“指迷”,意在从方剂来源区分之。

10、采用功能与药物作用的病位(中医术语)加剂型命名。例如:温胆汤、养阴清肺丸、清热泻脾散、清胃散。

11、采用主要药材和药引结合并加剂型命名,例如:川芎茶调散,以茶水调服。

12、儿科用药可加该药临床所用的科名。例如:小儿消食片。

13、在命名中加该药的用法。例如:小儿敷脐止泻散、含化上清片、外用紫金锭。

14、在遵照命名原则条件下,命名可体现阴阳五行、古代学术派别思想、古代物品的名称等,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例如:玉泉丸。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效。“玉泉”为泉水之美称,亦指口中舌下两脉之津液。用数味滋阴润燥、益气生津之品组方,服之可使阴津得充,津液自回,口中津津常润,犹如玉泉之水,源源不断,故名“玉泉丸”。

 

排版编辑:四川浦华中药
以上图文,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文章详情

创建时间:2022-08-24 09:00

以研为本  以质为基

以精为则  以诚为信

以研为本  以质为基

以精为则  以诚为信